• 观看记录
    • 关注公众号观影不迷路

    明星 郑君里
    郑君里 877
    出生地:上海市生日:1911-12-06 郑君里(1911年12月6日—1969年4月23日),曾用名郑重、千里,出生于上海市,祖籍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三乡镇平岚田堡村),中国内地演员、导演、编剧,毕业于南国艺术学院。1929年,参演话剧《莎乐美》,这是他第一次登台演出 。1932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火山情血》 。1935年,主演剧情电影《新女性》 。1937年,翻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理论《演员自我修养》第一、二章 。1940年,拍摄抗战长纪录片《民族万岁》 。1947年,自编自导剧情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 。1949年,参加电影剧本
    • 中文名:郑君里
    • 别名:未知
    • 性别:
    • 身高:未知
    • 体重:未知
    • 地区:内地
    • 星座:射手座
    • 血型:A型
    • 生日:1911-12-06
    • 出生地:上海市
    • 职业:未知
    • 毕业院校:南国艺术学院
    • 代表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 乌鸦与麻雀 林则徐 李善子 
    影人简介

    郑君里(1911年12月6日—1969年4月23日),曾用名郑重、千里,出生于上海市,祖籍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三乡镇平岚田堡村),中国内地演员、导演、编剧,毕业于南国艺术学院。

    1929年,参演话剧《莎乐美》,这是他第一次登台演出 。1932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火山情血》 。1935年,主演剧情电影《新女性》 。1937年,翻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理论《演员自我修养》第一、二章 。1940年,拍摄抗战长纪录片《民族万岁》 。1947年,自编自导剧情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 。1949年,参加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的集体创作,并单独执导了该片,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 ,并获得个人一等奖 。1951年,自编自导剧情电影《我们夫妇之间》 。1955年,与孙瑜联合执导古装战争电影《宋景诗》 。1959年,执导古装电影《林则徐》 。1965年,执导剧情电影《李善子》,该片是他人生最后一部执导的电影 。

    1969年4月23日,郑君里因遭到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含冤逝世,终年58岁 。1979年,探讨导演艺术的著作《画外音》出版 。1995年,郑君里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导演奖 。2016年,关于他的自传《郑君里全集》出版 。

    个人生活

    1936年10月25日,郑君里与黄晨在上海天仙桥青年会礼堂举行婚礼。婚后,育有一子郑大礼。1969年4月23日,因遭到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含冤逝世,终年58岁。

    获奖记录

    荣誉奖项

    • 1995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导演奖(获奖)
    • 1957中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乌鸦与麻雀》(获奖)
    • 1957中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个人一等奖《乌鸦与麻雀》(获奖)
    • 1956第12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传记片奖《聂耳》(获奖)
    人物评价

    在电影《乌鸦与麻雀》中,人物刻画、场面调度、镜头处理,以至细节运用等方面,都体现出郑君里对电影特性的深刻理解和表现能力。他擅长群众的场面调度,将人物分布在银幕的前、中、后景中,并且配合着摄影机的升降将室内外的场景都拓展得淋漓尽致。

    郑君里的艺术经历和多重身份使他的电影创作富有更加自觉的探索精神。他大胆地调动各种手段探索电影时空的表现,自觉坚韧地探求电影的民族化之路,热情追寻新时代的电影语言。同时,他终难摆脱舞台的印迹,形成个性化的影像风格,在时代的变化中带着矛盾和困顿,经历艺术之途的曲折。郑君里是从话剧演员转到电影演员,先导演话剧后导演电影,所以对话剧和电影都有相当的实践经验。而在戏剧和电影理论上的不懈钻研,使他对戏剧与电影的传承与差异、电影特性等问题有着更自觉、更深入的把握。而且,郑君里非常重视影片布景和场景的设计与选择,同时把空间的造型特点与场面调度、景深镜头等结合起来,以丰富生动的空间感诠释影片。